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王守融,精密机械及仪器学家和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家.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我国精密机械与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之一.长

期从事精密机械及仪器科学理论与金相显微镜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仪器仪表工程和计量测试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学科与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守融 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1917年4月20日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为清朝进士,其父王季同自幼好数理,不应科举,曾就读上海同文馆,毕业后作过几年教习,研究理化,后去英国留学攻读机电工程,于1911年回国,其叔父王季绪是我国最早的机械工程专家之一,1912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任国立北洋大学教授、教务长和天津大学教授等职.其兄弟姊妹中不乏为工程宿将、学部委员、妇科专家和大学教授等.


  王守融天资聪颖,自幼受家庭熏陶,特别是父辈的影响,酷爱数理化各科学习,且动手能力很强.1927年在上海私立昌进中学附小毕业,1933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理科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机械工程系攻读航空工程,年仅16岁.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河北省农机质量工作汇报,学冠诸生,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守融随校南迁昆明,1938年任清华航空研究所庚款补助研究员,从事飞机性能与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河北省农机质量工作汇报,并发表了四篇有关飞机性能及结构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40年,在昆明中央机器厂任工程师,并兼任七分厂厂长.1945年,赴美国与加拿大等地考察,后在加拿大麦哲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加拿大帝国机器厂任机械设计工程师.1948年回国后,出任上海资源委员会下属的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解放后,1949年8月,应南开大学工学院院长孟广喆教授之邀,延聘为南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年仅32岁.王守融在南开大学任职期间,为机械系学生开设并讲授了工具机械、工具机设计、汽车工程、金相及热处理等多门课程,并编写了讲义和教材.同年,应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潘承孝教授之邀,赴该校任兼职教授,为机械系学生讲授工具机械、金相及热处理和机工学等课程.


  王守融知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特别是在近代机械加工工艺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备课认真,治学严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科学、分析透彻,深受师生所敬仰.


  1952年院系调整时,南开大学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王守融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并负责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精密机械仪器专业和后来的精密仪器工程系.为此,他沤心沥血、辛勤工作、贡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在此期间曾为学生讲授"机械制造工艺学"、"仪器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并编译、编著出版了《精密仪器制造工艺学》、《仪器制造工艺学》等教科书.


  1953年,王守融主持了"不等分半自动刻线机"的研制工作,于1955年研制成功"津仪01型半自动刻线机".该刻线机的刻线精度达到了国际水平,成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计算尺刻线机,后为南京教学仪器厂和上海四达仪器厂所采用,1965年,该项成果获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


  由于王守融教学与科研成果卓著金相显微镜,1956年受聘为二级教授,曾任国家科委仪器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工业学校仪器仪表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委.1962年3月,应邀参加了中央在广州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并于1956年、1964年参加了我国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常委.


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仪器仪表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环保以及国防工业等部门,成为观察、测量、计算、记录和控制自然现象与生产过程的工具.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除了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讨之外,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而仪器仪表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我国没有独立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将陆续建成一批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和国防工业,而这些企业中必须配备大量的仪器仪表,为此,国家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新的专业——仪器仪表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仪器制造和计量测试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


  1952年,中央教育部委托天津大学筹建"精密机械仪器专业",此时,王守融担任了该专业筹备组组长职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最先设置的精密机械仪器专业,从而为有计划的培养能够独立进行仪器设计、制造、以及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在王守融的主持下,制定了精密机械仪器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1956年根据中央高等教育部的指示,重新进行了修订,河北省农机质量工作汇报,作为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对课程的门类、学时数、各实践环节的安排和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成为指导教学的基本文件,对我国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王守融的领导下,筹建了精密机械仪器实验室.由当时的民主德国、苏联和瑞士等国家进口了为数众多的仪器设备和精密加工机床,其中某些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在当时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所亦尚不具备,堪称一流.该实验室除满足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需用之外,还经常接受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的高水平实验和仪器设备的鉴定任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